大健康食品功效同质化愈演愈烈,两大方向的升级成为关键!-技术前沿-资讯-生物在线

大健康食品功效同质化愈演愈烈,两大方向的升级成为关键!

作者: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暂无发布时间 (访问量:2588)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的关注再次被日常生活唤醒。

事实上,刚刚过去的八天长假只算是短暂的中场休息,在后疫情时代,大健康食品行业早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增速最快的赛道之一。从“功能化”到“精准化”,从“大众化”到“个性化”,这个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技术迭代与消费升级。

站在农历新年的伊始,我们希望能够基于目前可知的权威数据与产业洞察,和大家一起拆解一下在2025年,大健康食品行业会有怎样的核心趋势?作为行业相关人员,又能够怎样围绕科学叙事创建差异化突围策略?

01 由千亿红海到万亿蓝海

根据此前艾媒咨询预测,2025年全球大健康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预计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15.6%。这一增长背后,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趋于年轻化发展以及消费升级(欧睿国际报告称,72%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科学背书的功能食品”支付溢价)的三重驱动。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大健康食品行业在前两年已经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从精准营养、情绪健康再到微生态革命,五大领域在2025年或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争鸣局面:

① 精准营养食品:从千人一面到一人一策

得益于二代测序技术的普及、临床科研规模化应用和本土企业打破国外垄断的市场竞争的推动,近年来基因检测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成本普遍呈现出下降趋势,在本世纪初需要耗费动则千万美元以上的价格如今可以压缩至几百美元以内,这一变化也推动了精准营养从概念成功走向落地。根据权威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精准营养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亿元,年增长率达40%,本土先行者例如华大基因已经借助推出的“基因定制益生菌”等产品,通过肠道菌群与基因匹配算法,开始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菌株组合。

② 情绪健康食品:焦虑经济下的脑-肠-轴商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目前近10亿人饱受精神健康问题的困扰,这也令近年来主打GABA、南非醉茄、益生菌(特定菌株如PS128已被证实可调节5-羟色胺)的情绪舒缓类的大健康食品迎来相继的爆发。英敏特报告指出,早在2023年全球情绪健康食品市场规模已达420亿美元,并预计今年内突破600亿。这一数字从本土品牌WonderLab推出的“晚安小蓝瓶”销售额上就可见一斑,通过γ-氨基丁酸+益生菌复配,晚安小蓝瓶在此前一经推出便实现了首月销售额破千万的壮举。

③ 植物基2.0:从替代蛋白到功能强化

传统植物基食品因口感、营养密度问题增速放缓,而搭载功能成分的升级版产品正在崛起。在国际领域,美国Spero推出的“含Omega-3藻油植物奶酪”,就将EPA/DHA与植物蛋白相结合实现1+1>2的生物利用度;而国内企业星期零推出的“高膳食纤维植物肉”,则利用每100克含12克纤维的卖点,直击都市人群肠道健康痛点。

④ 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从益生菌到菌群全方案

随着宏基因组学发展,行业正从单一益生菌补充转向“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的全生态干预。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2023年中国益生菌制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8%,而添加益生元(如抗性糊精)和后生元(如短链脂肪酸)的产品增速达132%。日本品牌养乐多推出的“益生菌+膳食纤维+后生元”三合一饮品,复购率较传统产品便显著提升了40%。

⑤ 银发功能性食品:适口化与靶向化并行

银发经济是近年来大健康食品行业常谈常新的热点话题,尤其是特别针对老年人咀嚼障碍、营养吸收率下降等问题,具有保留九成以上营养素的冻干技术、提升人体生物利用度的纳米包裹等创新工艺被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例如老牌药企日本明治制药的“易吞服高蛋白布丁”,就通过质构重组技术实现入口即化,蛋白质含量达15g/100g,迅速占据了日本老年营养市场23%份额。

02 升级:功效同质化下的破局之道

虽然新兴的行业趋势已然显现,但在2024年我们可以发现,既往百试百灵的功效叙事仿佛变得不再容易奏效。当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被后来者挤占,在功效同质化的浪潮下如何寻求在主流功效宣称之中的升级路径将成为新的卖点宣传方式,这一升级包含两大方向:功效升级与方法论的升级。

首先是功效升级,这一方向有着这样几个代表性的领域:

① 免疫增强:从泛泛而谈到免疫时钟管理

提升免疫力的产品一直以来都是大健康行业的重点之一,然而传统免疫类产品多聚焦于维生素C、β-葡聚糖等广谱成分,近些年来的临床研究正在揭示免疫系统的昼夜节律性。已有相关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晨间适合补充激活免疫的姜黄素、接骨木莓(抑制病毒复制),夜间则侧重含褪黑素前体(如酸枣仁)的舒缓配方,这样的黑白配组合相比起以往忽视免疫系统昼夜节律性的调节方式有着更高的吸收效率。

② 体重管理:从热量差到代谢重编程

大健康食品的消费者正在寻求主动调节代谢的方式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一点从近年来GLP-1类药物引发的热潮便可以窥见端倪。与此同时,人们开始从成分端寻求可以抑制食欲或者提升脂肪酸氧化效率的健康原料,再结合营销端打造的AI智能体测仪器和app的闭环服务,通过体脂率变化推荐最精准的定制代餐方案。

③ 肠道健康:从通便到菌群-脑-皮肤轴

基于“肠脑皮肤轴”理论的火热,许多跨界产品开始集中涌现。华熙生物推出的“透明质酸+益生菌”口服液,同时改善肠道屏障与皮肤保湿;美国品牌Seed Health的“Synbiotic+护肤套组”,通过口服益生菌与外用后生元组合,临床试验显示可减少痤疮发生率41%。

当然,除了功效升级之外,方法论的升级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① 场景化切割:在红海中开辟“微型蓝海”

在美妆领域中,使用场景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卖点宣称手段,那么大健康食品该如何为消费者提供现实生活的使用场景?BuffX推出的“速溶咖啡+南非醉茄”,便将使用场景聚焦在了职场焦虑之中,为解决提神与抗焦虑的冲突需求提供了更加契合的痛点解决方案;ffit8的“蛋白棒+BCAA+电解质”,则针对的是高强度间歇训练后的快速恢复使用场景;日本品牌UHA推出的“GABA软糖+褪黑素”,瞄准的正是睡前30分钟的深夜经济。凡此种种,描绘一个细化的目标用户群体画像,并先人一步想他们所想,正是场景化切割的先手之一。

② 证据链升级:从“文献引用”到“临床级验证”

在品类繁多的大健康食品之中,有相当多的普通食品无需或难以进行功效宣称,在人人讲功能事事求疗效的时代中,这样的产品仿佛天生便缺少了一部分的卖点优势。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头部企业和品牌正通过“临床前研究+消费者自测数据+产品上市后的再评价”构建的前中后期全方位科学循证矩阵,在合规之内建立卖点证据链的升级。例如新营养品牌WonderLab联合江南大学开展了“益生菌改善痤疮”的RCT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发表于学界权威的《Gut Microbes》之中,与此同时还通过APP收集用户皮肤检测数据,形成了动态证据库,从综合数据来看,近些年来以临床学术研究带动证据链升级的例子不在少数。

③ 文化赋能:将科学叙事转化为情感共鸣

此前我们曾多次在文章中提及,有越来越多的百年老字号品牌正在努力挣脱“老”的标签,大力拥抱年轻一族。例如老字号同仁堂就借助大热的药食同源将“草本哲学”与现代科技结合,推出了极具社交媒体话题度的“AI把脉+定制膏方”服务;钟薛高与中科院合作推出的“灵芝黑巧雪糕”,用国潮设计诠释药食同源理念,让年轻客群占比达78%。大健康食品的科学叙事至关重要,然而这样的叙事绝不能脱离开消费者的日常变得高高在上,否则最终也只是曲高和寡,得不偿失。

在研发科学力和市场感知力交替争锋的变局时刻,2025年的大健康食品行业,将会是一个“硬科技”与“软体验”深度融合的全新战场。

环特生物相信,技术创新仍将会是构筑品牌护城河的主要方式,但如何让技术与品牌力真正触达人心,需要的则是企业往前“多走的一步”,那些既能破解生物密码,又能读懂人性需求的公司,或许才终将在万亿蓝海中占据先机。

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

地 址: 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88号5幢2楼A区

联系人: 成经理

电 话: 0571-83782130

传 真: 0571-83782130

Email:info@zhunter.com

相关咨询
ADVERTISEMENT